一家三口患上同一种癌!这些人群应警惕……
2024-08-07 09:25 作者: 夏冰心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主任 王永恒
不久前,36岁的叶女士在体检中发现了一处肠道异常。为明确诊断,她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叶女士乙状结肠末端及直肠上段均有占位,被诊断为肠癌。
医生了解后得知,叶女士已经是家中第三位肠癌患者了。十年前叶女士奶奶因肠癌去世,去年弟弟也患上了肠癌。幸运的是,叶女士发现及时,癌症并未发生转移。
治疗方案
在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主任王永恒的指导下,由刘欢副主任医师主刀,为叶女士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肠粘连松解术。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仅30毫升,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稳定。
由于叶女士身体瘦弱,术后气血不佳、痛感明显,医院为其制定了一套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通过院内自制药益气扶正合剂与针灸等中医外治疗法的调理,10天后,患者腹痛腹胀等不适感消退,逐渐康复。
肠癌会遗传吗?如何防治遗传性结直肠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欢进行了详细介绍。
肠癌会不会遗传?
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生确实与遗传因素存在关系,但并不是一种遗传病。
研究证实,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其中,约15%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通常是由于相似的生活环境、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不会遗传。
另外的5%是遗传性结直肠癌,是由于胚系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遗传性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原发肿瘤负荷高、患多种癌症风险高等特点,使得患者的诊治更加复杂多变,易出现漏诊、误诊。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遗传性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庭预后的关键所在。
医生建议,遗传性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应尽早通过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携带关键基因的胚系致病突变,制定对应随访策略,争取在癌前病变阶段给予诊断和治疗,从根本上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哪些人应进行肠癌遗传基因检测?
▲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群或自身患有肿瘤病、结肠息肉或结肠良性病变等的人群。
▲有肠癌家族史,如直系亲属三代以内发生肠癌的人群。
▲有常见消化道症状,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不规律便血、便脓血、排便习惯改变、腹部斑块、腹痛、腹胀的人群。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规开展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可检测包括林奇综合征、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等在内的遗传性肿瘤基因变异。
结直肠癌的治疗
结直肠癌一般可分为四期,根据不同分期治疗手段和效果各有不同。
Ⅰ期肠癌治愈率较高,如果非常早期,在内镜下就可以进行切除,不需要手术。Ⅰ期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0%-95%,且通常根治切除后不需要化疗、放疗。
Ⅱ期和Ⅲ期肠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再根据病理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放疗或化疗。Ⅱ期和Ⅲ期肠癌患者治愈率在60%-70%。
IV期肠癌患者不单纯手术或放化疗,而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但治愈率仅为30%左右,且预后较差。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在省内较早开展腹腔镜胃癌和结直肠癌手术,依托多学科诊疗模式,对于高龄、合并复杂基础病的胃肠肿瘤患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在胃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根治肿瘤、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存质量”为目标,坚持肿瘤的标准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王永恒: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主任。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及内镜中医全程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NOSES联盟湖南分会常务理事。从事普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从事腹腔镜手术20余年,率先在省内开展腹腔镜胃、肠肿瘤的手术,带领科室在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手术方面达省内先进或领先水平,曾荣获医院“十大工匠”“优秀科主任”荣誉。
擅长:诊治各种胃肠疾病和肿瘤引起的腹痛、腹胀、反酸、烧心、便秘、腹泻、肠梗阻等,以及各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刘 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会委员、湖南中医及内镜中医全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及甲状腺肿瘤的诊治,现已熟练掌握各类胃肠肿瘤诊断、手术技术。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主持参加科研课题4次,针对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漏风险,发明国家专利一项,显著降低二次手术几率及永久造口率。发扬中医特色,善于以中医中药融入快速康复理念促进术后病人恢复,参与研制出舒胆浓缩液、合中消胀合剂等中药制剂,解决术后常见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