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浊病阴虚火热证(慢性前列腺炎)

2013-06-13 17:45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阴虚火热之精浊,攻补兼施,标本兼顾。
  陈某,男,31岁,2005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睾丸稍有坠胀,会阴部酸胀3天。
  初诊:睾丸坠胀,会阴部酸胀,诉有3年余慢性前列腺炎病史,经治好转无明显症状,因近日劳累后,症状出现,大便稍结,食纳夜寐可,双侧腹股沟隐隐作痛,察其:舌质红,苔少,脉弦。前列腺指检:前列腺表面光滑质软,未扪及结节,边界清,中央沟存在。EPS:LP  +/HP, WBC:0~3/HP,诊其为:阴虚火热型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此为患者“热淋”迁延未愈,湿热余毒,蕴于精室,日久热灼阴津,导致阴虚内热,并致局部气血壅滞,经络不通,故患者睾丸坠胀,会阴部酸胀;舌红,苔少,脉弦,一派阴虚火热之象。治法:滋阴清热,理气通淋。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熟地18g,山萸12g,淮山12g,茯苓10g,黄柏10g,丹参10g,菟丝10g,川楝10g,荔核10g,蒲公英10g,败酱草12g,红藤10g,冬瓜仁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7剂,睾丸坠胀、会阴部酸痛减轻。效不更方,服14剂后,坠胀、酸痛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病未复发。
  按:知柏地黄汤具有滋阴清热、理气通淋的功效。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淮山健脾和胃,肝脾肾共补而相辅相成。伍以茯苓、冬瓜仁健脾渗湿;黄柏既可滋阴清热,又可清热燥湿;适当加蒲公英、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患者主症为阴部、会阴部酸胀疼痛,责之于气血壅滞,宗筋不舒,故加川楝、荔核、丹参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菟丝强壮补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