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国庆 | 秋风送蟹香!中医提醒:“三不吃”与“三宜吃”原则保健康
2024-09-30 08:24 作者: 符佳
指导专家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朱莹
“秋风起,蟹脚痒”,国庆将至,又到一年吃蟹时。这个时候的螃蟹蟹肉丰腴,蟹黄饱满,味道鲜美。国庆假期期间,秋蟹是亲朋好友聚会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
然而,螃蟹营养价值虽高,但并非人人适宜享用。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朱莹提醒公众,在秋季享用螃蟹时,应注意“三不吃”和“三宜吃”原则,以确保饮食和身心健康。
“三不吃”原则
▲螃蟹性寒,脾胃虚弱者慎食
螃蟹性寒,素来阳虚,怕冷、手脚冰凉、脾胃虚寒易腹痛腹泻的人群要少食螃蟹。特别是避免与西瓜、梨、柿子、冷饮等寒凉食物同食,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螃蟹滋腻,基础疾病者少食
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应避免进食,以免诱发或加重关节肿痛。同时,螃蟹富含蛋白质和胆固醇,慢性胃炎、胆囊炎、胰腺炎患者以及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应控制摄入量。
▲螃蟹鲜美,死蟹生蟹不能吃
死蟹切勿食用,生蟹与醉蟹同样应避而远之。死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产生有害毒物,人食用后极易引发食物中毒或严重胃肠道症状。生蟹与醉蟹可能携带病毒、细菌及寄生虫,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也应避免食用。
“三宜吃”原则
▲螃蟹清蒸,姜醋必备
清蒸是蟹的传统吃法,能最大限度保持蟹的色香味,可予姜、醋、酒来中和蟹之寒。因此,进食螃蟹最好的烹饪方法是加料酒及姜同蒸,进食时用姜末加醋调味,既保留原材料之鲜美,又可以驱寒防凉。
▲螃蟹配酒,总量适宜
黄酒性热,可中和螃蟹的寒,且黄酒醇厚鲜爽的口感更能激发蟹肉的鲜美。但需注意,每日水产品的适宜摄入量为40-75克(可食部分),相当于一个四两重的大号带壳螃蟹,配酒总量也应适宜。
▲餐后热茶,暖身驱寒
吃完螃蟹后,可以煮红糖姜丝桂圆红枣茶以驱寒暖身。另外还可配合一些中医外治法帮助驱寒,比如生姜艾叶水泡脚、生姜末外敷。可取适量生姜切末,放锅中炒热炒香,用纱布包好敷于足底涌泉穴。
朱莹提醒,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邀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美味螃蟹的同时,也请务必注意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遵循“三不吃”与“三宜吃”原则,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持身体健康。
朱莹:湖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湖南队队长,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病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名誉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省份基金科技评审专家,曾任脾胃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和业务副院长等职。从事临床工作40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疾病、内分泌失调、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等。对胃痛、胃胀、返酸、泄泻、便秘、食欲不振、消渴、口疮、失眠、郁症、眩晕、头痛、胸痛、心悸、久咳、更年期综合征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独到之处。注重消化身心同治,特别善从脾胃论治亚健康、老年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内科疾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多次获得湖南省科技及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医生特别人物”“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等荣誉称号。
符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近十年。现任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中西医诊治,如急慢性胃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