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中医护理技术创新项目

2020-10-13 15:24

1、 穴位贴敷艾灸导入法

 

穴位贴敷艾灸导入法是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刺激穴位然后运用艾点燃后对准相应穴位,皮肤组织通过灸火的热力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健脾温胃补益肾气调节脏腑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作用:舒经活络,散寒开窍,温经止痛健脾温胃补益肾气调节脏腑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适应症:邪导致的胃脘痛、呕吐、吞酸

开展科室:脾胃科(有效率96.9%)

创新点:将传统的穴位贴敷和艾灸结合起来,辩证取穴后对特定穴位进行敷贴而,使灸火的热力对药物有效成分进行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能舒经活络,散寒开窍,温经止痛健脾温胃补益肾气调节脏腑。效果显著。此技术为操作方法和应用范围上的创新。

 

 

 

附:        中医护理创新技术疗效评价结果统计

 

穴位贴敷艾灸导入法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艾灸导入法疗效评定情况  (n/%)

年份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2013

302

161(53.5)

121(40.1)

20(5.4)

93.6

2014

436

275(63.0)

148(33.9)

13(3.1)

96.9

 

 

 

 

 

 

 

 中医护理技术创新项目操作流程

 

穴位贴敷艾灸导入法

 

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刺激穴位然后运用艾点燃后对准相应穴位,皮肤组织通过灸火的热力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健脾温胃补益肾气调节脏腑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治疗方

 

一、目的

舒经活络,散寒开窍,温经止痛健脾温胃补益肾气调节脏腑,缓解邪客胃导致的胃脘痛、呕吐、吞酸等症状。

操作程序

 

 (一)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镊子、等药物粉剂,醋或者石蜡油、艾条、艾灸盒、打火机、医用敷贴、乙醇棉球、纱布或毛巾、屏风

(二)实施

1、备齐用物到床旁,核对医嘱,对病人床号、姓名、疾病名称。

2、方药的选择:针对寒证导致的胃脘痛、呕吐、吞酸等症状,选取。。。等药物粉剂,用醋或者石蜡油调和后做成敷贴待用。

3、遵医嘱辩证取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选取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关元、脾俞、胃俞,并做好标记。

4、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暴露敷贴部位,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乙醇棉球消毒穴位,然后敷药。

5、取艾条2寸置于艾灸盒内点燃,用艾灸盒专用松紧带固定于选取穴位之上。每次选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6、艾灸时有先后顺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后腑的原则。

7、艾灸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烧伤皮肤。因有敷贴挡于穴位上,烧伤几率大大减少。

7、施灸完毕,取走艾灸盒,整理好患者衣物及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敷贴保留4-6小时后可自行取下,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三、注意事项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2、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3、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引起皮肤瘙痒

4、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5、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6、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

7、在临床上艾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8、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9、艾灸后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出体内毒素;

10、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湖南省中医附一  24病区 罗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