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贵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

2017-04-05 08:24

刘绍贵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神农教化,医圣救危;

药王施艺,代有传人

湖湘中药名师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湖湘大地,襟怀三湘四水,海纳湖广之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各类英才,代有辈出。“悬壶济世”的医药名家和甘于奉献的药学人物,竭力传承并促进着祖国医药学的发展,特别自宋代以来,药业中兴,名店引领,九芝堂等已饮誉近400年,老百姓大药房等已连销全国大部分省区,医院药学更是精彩纷呈。

刘绍贵,主任药师,医院药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南华容人,1964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并留院工作。5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中药教育和医院药学领域求索、实践,研习经典,博览群书,采百家之长补己之短,躬耕领悟,勤于总结,既重视修身为人,淘冶情操,高标准做人,又注意治学求实,精益求精,终生学习,立党为公,敬业奉敬,淡泊名利。他青年时期即活跃于中医药学术领域,连续担任省中药学会常务副主委和主委各10余年,并担任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及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10种以上专业期刊的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在从业生涯中不断夯实了理论基础,在中药临床应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制剂、中药药学服务及现代中医院药事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念,积淀了学术经验,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和工作业绩。19994月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名中医,2001年后相继成为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27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刘绍贵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为湖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药学术发展的第二代传人,并被业界誉为德艺双馨的首席中药药学专家,先后被载入《全国名老中医图录》、《当代湖湘名医》、《精诚大医》、《中国医院药学学科发展史》等多部典籍。

                                                                       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

工作室成员共14名,由第四批继承学员并已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主任药师职称的廖建萍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室内主要成员有第三批继承人张裕民主任药师、第四批继承人刘红宇副主任药师,以及医院药学部主任欧阳荣教授,黄开颜、曹臣、任卫琼、刘瑞连等正、副主任药师和李珊、陈迎春等主管药师,尚有医院信息网络高级专家胡铁骊先生,组成了实力较强的传承建设团队。通过3年多的建设,不仅组建了符合标准的示教室、观摩室、中药标本室、专家资料室,配备了完善的声像采集系统与记录设备,而且总结和提炼了刘绍贵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形成了6万余字的总结材料,撰写跟师笔记260余篇,跟师心得及经验总结220余篇,收集刘绍贵所写教案、讲稿、文稿等资料700余篇,著作手稿1800万字以上,摄制药图1000余幅,制作中药标本800余个,采集影像资料60余段,照片1万余张,归纳总结出中药品质鉴定中6个带共性的问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持完成与刘老学术思想研究相关的课题6并按月组织了学术讲座和交流,外出省内医院、药材市场、种植基地、中药生厂和经营企业等进行实地考察,开展药学实践活动130余次,接受外单位进修学习10余人。举办省级及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共7项。同时建立工作室网站,及时传递其学术经验、教学、影像资料、论文论著等动态情况。以传承 工作室团队为核心,促进了医院药学部门“中药鉴定与品质控制研究”、“中药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研究”、“中药炮制与饮片形态变异及煎煮服用方法研究”等三个学术团队的形成;有4名传承室成员得到了职称提升;以刘绍贵传承室为依托,使医院药学部门成功申报了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中医医院药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设期内尚获得与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相关的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项。在2016年6月15日国家局组织的传承室建设项目验收中,一致肯定达到优秀等级。

刘绍贵的主要业绩与学术成就

刘绍贵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勤奋踏实工作,在中药教学实践、医院药学业务等实际工作中,保质保量或超负荷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大业绩;负责创建和恢复了中药学专业及光明中药函授学院湖南分院;担任过《中药学》、《中药炮制学》等6个学科的教学,培养了一大批本专科人才及多名硕士研究生,带教4名学术继承人与2名医学博士;在省级及以上学会兼任职务35年,成为多个评审委员会及鉴定委员会委员,承担过多个省级标准和管理规范的起草,多次被评为省厅级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1985年在全国省级中医院对口检查评比中,所管理的药剂部门获“中药工作第一”殊荣;1994年被授予“省直先进单位”,在药品质量检查评比中多次获得省、市第一。

学术上,提出了中西医院药事管理学术内涵和核心管理内容有异说,编著出版首部《现代中医院药事管理学》,突现了中医院药事管理的传承发展规律、学科学术内涵特征,传承了中药药事制度文化,并先后发表了30余篇药事管理方面的文章;最早提出中药临床药学应“姓中”,中西临床药学研究思路、内容有异的观点,率先发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探析”等30余篇文章;研究提出中药质效、毒效、时效与用量的相关性,发表了质效、量效关系与安全用药监管等20余篇文章,率先主编出版了类似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著作——《中医处方手册》、《中草药中成药选用指南》等;总结提出中药性状鉴别和品质提升的“十辨”论,编著《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等大型专著;创导提出中药药学服务优势特色与传承发展,率先主编出版《中药药学服务手册》,在传承中药药学服务文化和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同时,界定了学科内涵特征、服务内容及现代规范标准。至2016年止,共主编出版专著26部,参编参审著作17部,主审著作8部;发表专业学术文章170余篇、科普养生文章380余篇;主持完成“玄麦咽康含片的制备工艺与药效学研究”、“中医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代化研究”、“焦三仙口服液的研制”等多项科研课题。

具有600余种常用中药的品质辨识和临床应用,300余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操作技艺、炮制火候及成品质量标准,传统制剂制备、调剂、仓储保管、医院药事管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业界具有良好声誉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