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气血亏虚)

2019-03-23 22:06

        气血亏虚证治疗原则:补益气血, 调和营卫。基本方药:方选八珍汤加味。常用药物有熟地黄、生地黄、黄芪、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参、天冬、麦冬、沙参、玉竹参、石斛、太子参、西洋参等。
病例3:患者孙某, 男性, 44岁。初诊时间:2013-09-13。诉自觉口干不适, 辛辣食物刺激黏膜疼痛1年余。患者1年多前自觉口干不适, 且进食辛辣等时黏膜疼痛, 未经特殊治疗, 曾自行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效果不佳。患者有咀嚼槟榔史。查体:颜面对称, 面色泛白无华, 疲惫面容, 无明显张口受限, 双颊黏膜及软腭黏膜发白, 可扪及条索状结构, 双侧舌乳头萎缩, 呈灰白色, 口咽部空旷,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缓。中医诊断:气血亏虚证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治宜补气益血, 调和营卫。方选八珍汤加减:熟地黄15 g, 白术10g, 当归10 g, 白芍10 g, 茯苓10 g, 炙甘草5 g, 生地黄15 g, 玄参10 g, 丹参20 g, 石斛10 g, 大枣10 g。日一剂, 一日两次, 水煎服, 30剂。方中熟地黄益气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芍药养血和营, 助熟地黄滋养心肝;炙甘草益气和中;玄参、丹参、石斛养阴清热;煎加大枣调养脾胃, 以助生化气血。2013-10-14二诊:诉服药后症状较前明显改善, 辛辣刺激不适感较前明显缓解。查:原白色病损区域黏膜泛红, 双舌侧缘可见新生乳头。原方加薏苡仁15 g, 天冬10 g, 麦冬1 0 g, 日一剂, 续服30剂。2013-11-13三诊:诉服药后已无口干及其他不适感, 饮食恢复正常, 嘱其口服知柏地黄丸二月调理善后。随诊4年, 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