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气滞血瘀)
2019-03-23 22:03
病例1:患者张某, 男性, 40岁。初诊时间:2009年4月15日。诉张口不适, 张口不开半年余, 曾于外院就诊, 诊断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给予口服丹参片和口腔局部封闭 (药物不详) 治疗一月, 未见明显好转, 特前来要求中医药治疗。患者平时有咀嚼槟榔习惯。专科检查:颌面对称, 张口受限, 仅一指半;双侧颊黏膜、翼下颌韧带及软腭黏膜呈灰白色改变, 扪及弹性差, 质地稍硬, 有条索样感觉, 伴伸舌不便, 舌暗红, 苔薄白, 脉弦涩。中医诊断:气滞血瘀证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治宜理气活血, 化瘀软坚。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0 g, 红花10 g, 生地黄15 g, 当归10 g, 赤芍10 g, 丹参20 g, 川芎10 g, 昆布10 g, 海藻10 g, 夏枯球15 g, 制香附10 g。日一剂, 每日2次, 水煎服, 共21剂。方中以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为主;生地黄、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和血;赤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昆布、海藻、夏枯球软坚散结;制香附理气散郁。2009-05-06二诊:服药后口内紧张感较前明显缓解, 检查见张口已有二指, 舌运动较前灵活, 口腔黏膜灰白色有明显改善。原方去昆布、海藻, 加浙贝母10 g, 牡蛎10 g, 甘草5 g, 日一剂, 21剂续服之。2009-05-27三诊:患者诉经治后口腔已无明显不适, 检查张口已达2指半, 口腔黏膜泛红, 予原方加石斛10 g, 麦冬10 g, 日一剂, 21剂续服, 随访8年, 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