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 科室动态详细

口腔溃疡的原因

2020-10-14 15:23 来源部门: 系统

大多数医生认为,口腔溃疡与以下因素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

内分泌变化: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

精神因素: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遗传因素: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 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其他因素: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映,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

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在临床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我们常常看到,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那么,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

另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另外贫血,偏食,消化不良,腹泻,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

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具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所以常称为复发性口疮。历代医家将口疮的病因、病机概括分为虚、实两类。

实证的表现是:发病迅速,病程短,一般7~10天逐步愈合,愈后不留瘢痕;溃疡好发于口腔前半部,多见于唇、舌、颊、口底等部,龈、腭少见。初起的红赤稍隆起,中央出现溃点,逐渐扩大凹陷,呈绿豆粒大或黄豆粒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多覆有黄白色膜,周围绕有红晕。

虚证的表现是:发病稍缓,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间歇期时间长短不等,终年不断,此起彼伏,溃疡多发于口腔前半部,但久病者逐渐向口腔后部移行,侵及软腭及腭弓;

溃疡大小不等,周围微红不肿;溃点数量少而分散;溃疡疼痛轻微或不痛。本病属中医“口疳”、“口疮”范畴,发病与心肾不交、虚火上炎或脾胃湿热有关。治宜滋阴清火,清泄胃热。

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不能完全控制复发,所以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尤为重要。

第一点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即刻漱口的良好习惯,可用盐开水、生理盐水,也可用药物漱口液,减少口腔细菌,防止因食物残渣加重继发感染。

第二点要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少吃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酸醋、姜、葱、咖喱等;少吃炸鸡腿、炸牛排或其他太粗糙太坚硬的食物。

第三点要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品,不能偏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笋类(冬笋、毛笋、笋干)、腌制品(咸鱼、咸肉、咸菜)、柿子和蟹类等易引起口腔溃疡加重的食物。

第四点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操劳;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因为情绪因素不但影响神经系统,而且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和营养障碍,情绪不良,精神紧张,所以应该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遇到事情保持平和心态不失为一种减少口腔溃疡复发的自我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