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梅核气)

2014-12-22 17:06

陈福英,女,58,校职工。2017年10月16日

【主诉】咽喉干痒1年余。

【现病史】现症见:仍有咽中痰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伴有失眠,入睡困难,梦多,纳可,大便干,耳鸣。

【体格检查】舌苔白,脉细弦。  

【中医诊断】梅核气。

【西医诊断】慢性咽喉炎。

【辨证】气机失畅,痰凝气滞

【治法】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桔梗10g,浙贝母10g,射干10g,酸枣仁20,大枣10g,王不留行10g,石菖蒲10g,地龙10g,僵蚕10g,柏子仁10g,每日1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10剂。

2017年11月13日

【二诊】上症明显好转,咽中仍然稍有痰阻,咽痒,咽干,欲饮水,纳可,大便干结如羊粪。舌红苔薄白,脉细涩。半夏厚朴汤加桔梗10g,浙贝母10g,蝉蜕10g,牛蒡子10g,虎杖10g,地龙10g,木蝴蝶5,薄荷5,每日1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7剂。

按语

梅核气,古代医家认为本病与痰有关,如《冯氏锦囊》中认为“痰结块在喉中如梗状”。现代临床上所见之患者多因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自此以降,半夏厚朴汤成为治疗该病之千古名方,《医宗金鉴·删改名医方论篇》云:“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旷师在原方之基础上酌加利咽之品,故得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