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物治疗痹证心得体会

2015-03-22 17:20

《金匮要略》开虫类药治疗杂病之先河,是现存最早运用虫类药治疗杂病的专著。综观全书,共有 8种虫类药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包括鼠妇、蛰虫、蜣螂、虻虫、水蛭、蛴螬、白鱼、蜘蛛。痹证为临床顽疾,治疗棘手,具有致残致畸的特点,其证顽固难愈,一般草木之品攻逐难以凑效。虫类药擅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破瘀散结消癥、搜风祛痰剔邪,治疗痹证效果卓著。因此《杂症总诀》有“病初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气血瘀痹而病者,用虫蚁搜逐血络,宣通阳气”的论述。

《内经》云: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发热等症状,甚则累及脏腑一类疾病的总称。本病常呈慢性进行性发作,缠绵难愈,正气耗伤、五脏气血衰少,血枯脉涩,外邪与痰瘀胶结于筋脉,凝滞于骨骱,可出现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皮下结节等。其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病相对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可归属本病范畴。本病病因迄今未明,病情复杂多变,证候多端,病程长,呈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过程,常累及多系统、多脏器,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虫类药治疗痹证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丰富,无论是治疗种类、还是治疗范围都有进一步扩大,常用的治疗痹证的虫类药除《金匮要略》中介绍的药物以外,还包括:

①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善治热痹。《本草纲目》: “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药理研究其具有良好的解热、镇静、抗惊厥、纤溶、抗凝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②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善治风湿顽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蜈蚣水提液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水浸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煎剂能明显改善小鼠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黏度,并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③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功效: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善治风湿顽痹。药理研究表明全蝎有抗惊厥、抗肿瘤、镇痛的作用。

④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惊痫抽搐、风中经络、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及痰核瘰疬的治疗。药理研究证实僵蚕有催眠、抗惊厥、抗凝、降血糖、抑菌的作用。附:蚕沙:甘、辛、温。归肝、脾、胃经。功效祛风湿、和胃化湿。善治风湿痹证。《本草求原》: “原蚕沙,为风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宜加入滋补药中。”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抗炎、促生长作用。

⑤九香虫:咸、温。归肝、脾、肾经。功效:理气止痛、温肾助阳。善治腰膝冷痛。药理研究证实九香虫有较强的抗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