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政德教授从“肺合大肠”理论治疗咳嗽经验
2021-12-29 21:46 来源部门: 黄政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管理员3 作者: 庞瑞涵
案1:林某,女,78岁,初诊(2012年10月29日)。主诉咳嗽2年余。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曾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现症见咳嗽,咳吐黄痰,伴有咽痒,脘痞腹胀,饮食欠佳,睡眠一般,大便干燥,大便3日未解,小便正常。舌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证型:痰热内蕴,肺气不降。治法肃肺通腑,清热化痰。处方宣白承气汤加减。方药:生石膏15g,生大黄10g(后下),杏仁10g,瓜蒌10g,桑白皮10,茯苓10g,桔梗10g,甘草3g,冬10g,日1剂,共5剂。二诊(2012年11月5日)。服前方后,咳嗽明显缓解,偶在平躺睡觉时咳嗽,咯少量黄痰,饮食可,睡眠欠佳,大便1日1行,大便稍干燥,小便正常。舌苔腻稍黄,脉滑。方药:前方减大黄、茯苓,加知母10g,火麻仁10g,共7剂。三诊(2012年11月12日)。服前方后,患者无明显咳嗽,饮食可,睡眠佳,大便稍干燥,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方药:继续予前方治疗,共7剂以善其后。
按:患者咳嗽已2年余,咳嗽日久,痰饮蕴积日久而化热,故患者咳嗽,咳黄痰,气机升降失调,故脘痞腹胀,因肺气失于肃降,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故大便干燥难解,舌脉均属痰热内蕴、肺气不降之证。因此在治疗上予宣白承气汤加减以宣肺通腑,生石膏清泄肺热;生大黄泻热通便;杏仁宣肺止咳;因“脾为生痰之源,,故予茯苓健脾燥湿化痰;瓜蒌润肺化痰;桑白皮、桔梗清热化痰止咳;麦冬、甘草养阴润肺。诸药合用,宣通肺气,腑气畅通,而咳嗽自愈。二诊时,患者咳嗽缓解,大便已通畅,但仍咳少量黄痰,大便仍干燥,且患者为老年人,正气亏虚,故在前方的基础上减大黄、茯苓, 加知母清热养阴,火麻仁润肠通便。三诊则诸症均明显好转,故继续予前方以善后。
案2:陶某,男,汉族,68岁,初诊(2012年6月25日)。主诉:咳嗽、咯痰6年余,加重半年。现病史:患者6年前出现咳嗽、咯痰症状,伴咽痒不适,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予以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好转。后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半年前症状再发且加重,于当地住院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 前来就诊。症见咳嗽,咯白色粘痰,有痰难以咯出伴咽痒不适,口吁,活动后气促,平素易感冒。纳寐可,大便干燥, 1日1行,小便调。舌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证型:痰浊壅肺,肺失润降。治法润肺止咳,肃肺通腑。处方:贝母瓜蒌散加减。方药:瓜蒌仁15 g,川贝10g,天花粉10g,桔梗10g,杏仁10g,茯苓10g,甘草6 g,矮地茶10g,黄芪20g,日1剂,共7剂。二诊(2012年7月2日) :服前方后,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少易咳出,无明显口干。纳寐可,大便稍干,小便调。舌苔薄白,脉弦细。方药继续服用前方7剂以善后。
按:患者咳嗽病程较长,咳嗽日久,易致肺阴亏耗,故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且难以咳出,因津液亏耗,故口干,肺失肃降,大肠失润,故大便干燥,舌脉均属此证。故予贝母瓜蒌散去橘红以润肺通腑,杏仁润肺止咳;矮地茶止咳祛痰;因患者活动后气促,平素易感冒,故予黄芪补气,益卫固表。二诊时患者咳嗽好转,且津液亏虚症状缓解,故继续予前方服用以善其后。
摘自——李鑫辉,肖青,李雅靖,黄淼鑫,郭晨鹤,徐玛丽.黄政德教授从“肺合大肠”理论治疗咳嗽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06):63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