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脂,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1-09-22 18:07 来源部门: 胡国恒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管理员 作者: 胡国恒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 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水平与冠心 病发病和死亡呈独立的、连续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若伴随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则冠心病风险显著升高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也呈显著正相关。
因此,临床血脂的检测、针对血脂异常的干预措施显得极为重要。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脂质的总称,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脂、游离脂肪酸等,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血脂检查前怎么准备?
避免饮酒和服用药物,在进行测量前的12小时最好是空腹,避免喝咖啡、浓茶、饮料等。在测量之前的2周之内也一定要注意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大量脂肪。在检测之前一定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临床常见血脂检查包括什么?
1、胆固醇(TC,CHO)
参考值:
合适水平:≤5.17mmol/L
临界范围:5.20~5.66mmol/L
升高:≥5.69mmol/L
临床意义:CHO升高容易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2、甘油三酯(TG)
参考值:
合适水平:<1.69mmol/L
临界范围:1.69~2.25mmol/L
升高:2.26~5.63mmol/L
极高:≥5.64mmol/L
临床意义: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
合适水平:≥1.04mmol/L
临床意义: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将蓄积在组织中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
合适水平:≤3.10mmol/L
边缘升高:3.13~3.59mmol/L
升高:≥3.62mmol/L
临床意义:LDL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风险,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
5、脂蛋白(a)[Lp(a)]
参考值:10~140mmol/L
病理性升高:≥300mg/L
临床意义:Lp(a)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其浓度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6、载脂蛋白A1(apoA1)
参考值:1.20~1.60g/L
临床意义: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低的人群更易患冠心病。
7、载脂蛋白B(apoB)
参考值:0.80~1.20g/L
临床意义:apoB升高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及粥样斑块的消退。
注意:不同医院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手段不同,因此各指标的数值可能存在些许偏差,因此具体参考各医院的参考值范围。
问:为什么我这么瘦,血脂还高?
受到遗传、年龄、饮食结构、运动量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合成和清除血脂成分的能力都不一样。(1)遗传:家族有高血脂病史的人更容易患有高血脂。(2)年龄:青少年由于生长代谢旺盛,血脂水平一般都比较低,而中老年人虽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速度没有青少年高,但清除速度也大大下降,往往更容易患有高血脂。(3)饮食与运动:摄入较多高热食物,运动量却较少的人,也容易让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体内蓄积,造成高血脂。(4)疾病:有些血脂异常是因为其它疾病引起,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痛风等,这被称作继发性血脂异常,这部分人群就有不少是消瘦体型的。
因此肥胖只是诸多危险因素之一,很多很瘦的人的血脂水平也会异常,这一点并不奇怪。所以,胖瘦并非血脂是否升高的核心因素,瘦绝对不是血脂不高的保证,瘦子们一样需要注意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血脂的干预治疗
(一)一般治疗
尽量避免使用对血脂有不利影响的药物。尤其老年人常因合并许多其他慢性疾病而服用较多药物,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某些药物(如部分降压药物等)对血脂代谢的不利影响。
(二)生活方式改变
无论任何年龄阶段、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抗动脉粥样硬化饮食,控制体重,规律锻炼,戒烟。
(三)降脂药物
1.他汀类药物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3.贝特类药物 ;4.高纯度鱼油制剂;5.普罗布考; 6.PCSK9抑制剂;7.中成药:例如通心络胶囊,有降脂抗凝的功效,可改善血管内皮,稳定易损板块,起到心脑缺血保护的作用,是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可辅助治疗高血脂。
(四)脂蛋白血浆置换
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的管理
(一)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TG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或正常。调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根据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确定LDL-C目标水平。4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清LDL-C水平应控制在2.6 mmol/L(100 mg/dl)以下,保持HDL-C目标值在1.0 mmol/L(40 mg/dl)以上。根据血脂异常特点,首选他汀治疗,如合并高TG伴或不伴低HDL-C者,可采用他汀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
(二)高龄老年人
≥80岁高龄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且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首先评估ASCVD风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患者身体虚弱情况及偏好之后,再开始他汀治疗。调脂药物剂量的选择需要个体化,起始剂量不宜太大,应根据治疗效果调整调脂药物剂量并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
(三)脑卒中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均推荐给予他汀长期治疗,目标值为LDL-C<1.8 mmol/L(70 mg/dl),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危险。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治疗策略相同。
(四)女性
女性血脂异常特点:由于有雌激素保护作用,成年女性血LDL-C低于男性,绝经期后则迅速增加。女性血TG随年龄而升高,这种改变比男性更明显。口服避孕药可以促进女性血TG升高。因激素代谢的干扰,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危险性增加50%~70%。
血脂异常治疗后复查
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若无特殊情况且血脂达标可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如血脂未达标则需调整降脂药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进行治疗。每当调整降脂药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6周内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