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专科外科(肛肠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重点专科(一类)、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重点学科(肛肠科)。肛肠科具有鲜明的中医专科特色,在肛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湖南省首家肛肠无痛示范病房建设单位,已成为湖南省肛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

肛肠科先后在王爱华主任、曹晖主任的带领下,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科室病床使用率在150%以上、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9%以上,年手术4200余台,中医治疗率达99%以上。已广泛开展国内现有肛肠诊疗新技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肠道恶性肿瘤、重度直肠脱垂及小儿肛肠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有显著疗效,在广大肛肠病患者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科室常年开设肛肠科普通门诊和盆底便秘专科门诊两个门诊,在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如痔病、高位肛瘘、肛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藏毛窦)以及少见病如骶前囊肿、骶前良性肿瘤、直肠阴道瘘、会阴撕裂伤、重度直肠脱垂、肛门失禁等方面均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及成熟的治疗技术。三、四级手术开展量逐年上升,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占总住院病例比例逐年增加,医疗技术水平在我省各三级甲等中、西医院内均属于领先水平,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专科。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形成了以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为指导,专科学科带头人曹晖主任为首,专科继承人宾东华、严建、杨赛、郑凤萍、唐剑等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肛肠专家相结合的学术团队,在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有医护人员45名,其中医生19人,高级职称8人(主任医师3人),湖南省名中医1人(王爱华),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1人(曹晖),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6人、博士后1人(宾东华),硕士12人,“神农人才”学科带头人1人(曹晖),湖南省“十四五”中医药骨干人才1人(宾东华),肛肠科护理团队拥有护理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硕士在读5人。科室目前已发展为湖南省肛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肛肠创面修复中心、自动弹力线(EBL)培训基地、肛肠科无痛病房建设基地。

科室现有编制床位92张,分为28、29两个病区,手术量及手术疗效居省内领先水平。科室床位使用率常年在150%以上,住院患者中医药治疗率达99%以上,中医药特色疗法达20余种,临床疗效显著。

科室专科设备齐全,价值约500多万元,现拥有超声刀1台、电子直乙镜2台、肛门直肠测压仪及生物反馈治疗仪2台、经直肠肛内B超检查仪1台、结肠灌注透析治疗仪4台、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1台、红外治疗仪4台、全自动熏洗坐浴治疗仪6台、电动手术床4台、多参数监护仪8台、移动式等离子空气消毒机2台、移动式臭氧消毒机2台、输血输液透析加温仪2台、半自动体外除颤仪1台、高级电子半身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1个等。

中医药特色鲜明,以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为重点,涵盖结直肠恶性肿瘤,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我科业务覆盖湖南省、周围省市及湘籍海外侨胞,已接诊、治愈了30余万名肛肠疾病患者。

坚持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法治疗各种肛肠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取得较好疗效,目前科室积极开展了各种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熏洗坐浴、中药结肠透析、中医定向透药、中药热奄包、中药会阴抹洗、穴位敷贴、穴位按摩、手指点穴、耳穴压豆、穴位注射、艾灸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等。2019年8月,科室正式成为了湖南省首家肛肠无痛示范病房。

近十年来科室多次获得医院“医疗安全奖”、“中医药特色优秀科室”、“优质效益科室奖”、“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管理优秀科室”、“优质护理服务优秀科室”、“健康教育优秀科室”、“实习带教优秀科室”,并获“2022年度医疗服务能力突出奖(C/D型病例)”、“2022年度医疗服务能力突出奖(三/四类手术)”、“优质服务住院医师奖”等。

学科/专科建设情况

肛肠科是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基地;肛肠科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肛肠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肛肠疾病质量中心委员单位、湖南省炎症性肠病专病联盟单位。

教学情况

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承担了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及七、八年制学生的《中医外科学》的课堂教学任务,每年完成课堂教学100余学时。科室培养了1000余名进修、规培、实习医师,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已经成为出类拔萃的中青年科室骨干。在临床规培带教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并获得湖南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助研计划”优秀教师、医师资格考试“优秀考官”荣誉称号。

科研情况

主持国家、省级及厅级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部级4项,厅局级3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3篇,CSCD30余篇,科技核心60余篇,主编专业著作1部、参编著作10余部,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成果奖励3项,多项研究成果居省内领先水平。科室研制了参榆洗液、熊胆消痔软膏、槐榆丸、如意金黄散、象皮生肌膏、大黄胶囊等自制药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7年创建为医院“青年文明号”,自创号以来牢记“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宗旨,以“肠痔久安、健康同行”为口号,以“汇聚青春力量、护航大众健康”为主题,每月开展患者座谈会,以“以优质服务、建温馨病房;以精湛技术、还患者健康”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医院同仁和患者的一致认可。2024年科室被共青团湖南省委认定为第23届“湖南省青年文明号”。

科室团队及成员多次获省、校、院护理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2019年团队成员获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团队每年获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优秀科室”、“优秀带教科室”,成员每年获评医院“优秀带教老师”;青年成员多次荣获医院“十佳青年医师”、“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宣传优秀个人”、“学生最喜爱的带教老师”、“理论考核优秀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