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肝硬化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必经过程。抗肝纤维化研究是慢性肝病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内外对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极为重视。国家从“七五”至“十五”都把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作为重点攻关项目。

我室从“八五”开始,较早在国内开展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承担国家攻关项目2项,国家新药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制中药新药2个,医院制剂1个,获省级科技成果奖4项,目前是国内重要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临床科研教学基地。

我室采用大鼠免疫性(BSAHAS)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CCL4复合因素急性、慢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D-氨基半乳糖肝衰竭模型、大鼠肝动脉插管急性肝衰竭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动脉插管肝脏靶向性给药模型及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启动大鼠肝组织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模型等,为中药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中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工具。

其中,大鼠BSA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有免疫机理的参与,是目前比较接近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模型,目前在广泛用于慢性肝病的发病机理、中药新药的研究。我室于1992年在省内首家引进该模型,并进行改进。研究证明,该模型Ⅲ级以上肝纤维化形成率>95%,动物死亡率<8%,且模型稳定,其制作方法被国内被广泛引用。

我室采用的大鼠肝动脉插管急性肝衰竭与肝纤维化模型经由导管置入肝固有动脉的开口,药物可以不经体循环,顺血流直接作用于肝脏,肝靶向性强,能有效的提高药效、减低用药剂量、降低治疗成本以及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肝癌血供的90%以上来自肝动脉,所以经肝动脉给药可有效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药效,减少抗肝肿瘤药物对其它脏器的毒副作用。所以大鼠肝动脉插管急性肝衰竭与肝纤维化模型在抗肝肿瘤、肝衰竭等研究药物对肝脏作用的实验当中有重要现实意义。

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是肝纤维化时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是肝损伤后向肝纤维化病变的关键环节,阻断该信号传导通路,能较早地逆转肝纤维化。因此,构建启动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模型,在急性肝损伤及肝损伤后早期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中意义重大,但目前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中没有独立构建启动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报导。我室在传统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夹闭肝总动脉15分钟后松开动脉夹,手术5天后,分别在随后的第1天和第5天,予25CCL4花生油溶液6ml/kg体重腹腔注射。结果表明:模型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血清指标ALTASTHA显著上升;肝组织HE染色病理观测,肝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RT-PCR检测I、Ⅲ型胶原、TGF-β1Smad3-mRNA表达显著增强。我室构建的启动大鼠肝组织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模型实用价值高、制作相对简单、耗时少、成模比例高简便、价廉,病变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