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正式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0-10-13 15:17

 

耳鼻咽喉科正式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和颈部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耳鼻咽喉科诸器官解剖关系复杂,上承颅底,下至气管食管、纵隔,鼻窦两旁毗邻眼眶,颈部除了有重要的神经干与大血管通过外,尚有甲状腺和众多的淋巴结。由于与周围邻近器官以至全身诸系统的联系非常紧密,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进步,医学各科在相互渗透和促进,耳鼻咽喉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包括耳科学(内含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面神经外科)、鼻科学(内含鼻内镜微创外科、鼻神经外科、鼻眼相关外科、鼻变态反应病学)、咽科学(内含睡眠呼吸障碍科学)、喉科学(分支出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颈部疾病学(又分出头颈肿瘤、甲状腺外科、涎腺外科、气管食管学、上纵隔外科学)、颅底外科学(侧颅底外科、前颅底外科)、颌面外科学以及激光耳鼻咽喉科学、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为了顺应学科发展方向与发达国家接轨,我国在200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统编教材、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相继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简介

我院于62年设立五官科,78年创建耳鼻咽喉科,主要承担本院耳鼻咽喉的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现已正式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至目前科室已拥有病床18张(简易病床4张), 临床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2 个,专科实验设备约40万元,各种医疗诊疗仪器设备约100多万元,较早引进美国高科技鼻窦内窥镜及手术切割系统,已成为科室技术亮点。

 

目前我院耳鼻咽喉科设备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科室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居国内同类中医院校领先地位,已拥有电测听、声阻抗、电视纤维鼻咽喉镜、最新鼻窦内窥镜及监视系统、手术切割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以及静化分析仪、分析天平、倒置、立体、体视显微镜以及微循环显微镜、超低温冰柜、冰冻切片机等高精密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具备开展高水平的临床与科研的基础与实际能力。为第一批国务院审批的硕士点、博士点。现为湖南省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中西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会的主办单位。1996年、2001年被分别确定为省教委、省中医管理局省级重点专科

 

科室在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性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内窥镜手术以及鼻咽癌的防治,取得了较成熟的经验,已形成初步规模并成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近五年来科室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与协编教材、专著12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省级课题4项,在研课题3项,其中获国家中医药成果登记一项,省科委成果三等奖2项,四等奖2 项。其中鼻咽癌及其高危人群的防治研究,获得了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开发出“鼻咽解毒胶囊”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科室突出中医特色、在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原则下,注重吸取现代医学的手段与方法,开展了耳鼻咽喉、头颈部及肿瘤等各类高难度手术,并致力于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鼻咽癌的中医药防治;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中西结合治疗等疑难疾病的治疗上,开创了一系列独特方法,并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学科优势。

专科特色

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为耳鼻咽喉科最为常见慢性疾病,儿童发病率更为突出。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作用,造成经常性头昏头痛,以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本病因解剖部位深在、引流不畅,治疗效果亦欠佳,且易发展为鼻息肉堵塞鼻道,更加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我科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先后开展了鼻窦炎的中医药“三联”治疗、最新鼻窦内窥镜检查及其内窥镜手术,目前已有数千例治疗病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鼻窦炎的中医三联治疗,采用鼻窦穿刺置管、窦内灌注中西药物的保守治疗,对早期及儿童患者,粘膜尚属可逆性病变者可取得根治性治疗效果。对复杂型鼻窦炎症、鼻内息肉形成者,采用电视鉴视下鼻内窥镜手术,通过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建立鼻窦的引流,较好地解决了病变残余、术后病变容易复发的难题,且手术反应轻微,病人容易接受,目前已成为取代传统手术治疗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耳源性并发症

所谓耳源性并发症,主要是指由于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所引起的多种颅内、颅外并发症的简称,是耳鼻咽喉科的危急重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主要病因有:(1)胆脂瘤型中耳炎。胆脂瘤对耳周围颅骨骨壁的压迫破坏,炎症沿破坏处向周围扩散。(2)致病菌毒力强,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或已产生抗药性。(3)病人抵抗力弱,感染易于扩散。(4)由于鼓膜穿孔太小或穿孔处被胆脂瘤、肉芽、息肉或异物等堵塞,脓液向外引流不畅等。多数耳源性并发症都因胆脂瘤压迫周围骨壁,使骨质萎缩,在鼓室内壁、鼓室盖、鼓窦天盖,乙状窦骨板等处引起穿通,而致炎症向周围发展。此外,少数病例炎症通过血管扩散,先形成静脉血栓或动脉栓子而使炎症蔓延。

慢性中耳炎应及早治疗,忌用干粉类药物吹耳,以防堵塞耳道引流,发生耳源性并发症。对于早期的慢性炎症应积极治疗,本科常采用中医药局部或全身治疗,对于已形成颅内外并发症者则采用颅内外的手术治疗,以彻底清除病灶、建立通畅的引流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过敏性鼻炎以阵发性喷嚏发作,并伴有大量水样鼻涕,感觉鼻痒、鼻塞,有时可有眼痒和结膜充血或并发哮喘为特征,常误诊为感冒而治疗无效。与春季花粉或与室内尘土、螨虫、动物性皮屑、羽毛等因素致敏有关,还与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有关。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及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增高,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病中医认为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常为寒体或气虚阳虚的病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最可靠的有效治疗,且西药常因难以克服的副反应,病人多不能坚持治疗。我科沿用中医的传统方法,从调整病人的体质入手,立足改善病人免疫机能状态,采用我科自行开发的“鼻炎喷雾剂”及内服中药治疗,对于改善病人的症状与免疫功能具有确实的临床疗效,坚持足够疗程的治疗,可望消除症状并彻底治愈。

鼻咽癌防治

许多肿瘤的病因之谜迄今尚未全部解开,鼻咽癌自然也概莫能外,但是多年来的研究对不少问题已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说,鼻咽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癌变过程是多步骤的,而且不同的个体的发病条件,甚至发病后出现的生物学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

目前认为鼻咽癌的病因与遗传、EB病毒、环境因素等有关。在广东省内进行的多次病例对照调查研究中,结果均发现鼻咽癌病者约10%具有家族癌史,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家族成员中所患的癌又主要是鼻咽癌。在多年的观察中, EB病毒的感染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EB病毒感染阳性者鼻咽癌发生的危险性是阴性人群的40倍。关于鼻咽癌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广东高发区居民的饮食、饮料、外搽的药物、燃具以及烟酒等进行过系统研究,我科在多年的鼻咽癌高危人群的防治研究中,针对EB病毒感染的单因素进行临床研究,在科研的基础上开发出“鼻咽解毒胶囊”并运用于临床,实践证明,对促使EB病毒的阴转、改善病人体质具显著的疗效,深受病人的欢迎。

头颈肿瘤的治疗

头颈部指颅底以下至锁骨平面以上的部位,其肿瘤的发生约占全身肿瘤的1/3~1/4,常见的头颈肿瘤主要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咽喉部良恶性肿瘤、上、下颌骨肿瘤、舌部及甲状腺肿瘤、颈部囊肿以及颈部淋巴肉瘤,颞骨良恶性肿瘤等数十种。上述肿瘤的治疗目前多数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科室多年来在开展上述良恶性肿瘤的手术中,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已成功完成了如:上下颌骨切除、全喉切除,全舌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复等各类高难度手术。在此基础上科室积极探索中医药肿瘤防治新方法,对鼻咽癌、喉癌的癌前期病变采用中医药治疗,已经取得成熟的经验,此外科室积极与肿瘤科合作,对上述肿瘤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放、化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对于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减轻放化疗的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