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病案一则
2018-06-12 18:23
玫瑰糠疹案
曾某,男, 58岁,2009年12月4日就诊,患者1月前因上背部起了一小块皮疹,较痒,去某皮肤病研究所诊治,并刮了一小块皮屑做检查,排除霉菌感染,拟诊为过敏性皮炎。日后逐渐增多,腰背部、脐腹部、上肢腋窝部、大腿内侧,均有片状淡红色皮疹,略高出皮肤表面,时痒,搔之有少许皮屑,不流水。两天前又去某省级医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玫瑰糠疹。患者未接受西药治疗,直接看中医。除上述现病史以外,患者饮食、二便均正常,苔薄微黄,脉细弦。
辨证:阴亏血燥,风毒外袭肌表。
治法:祛风败毒,养阴润燥。
方药:消风散加减
荆芥10g,防风10g,僵蚕10g,蝉蜕10g,沙参15g,白芍10g,赤芍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20g,蛇床子15g,蒺藜10g,蔓荆子10g,甘草10g, 5 剂,每日1剂,煎服2次。
患者于2009年12月14日复诊,上方共服10剂,症状有所缓解,皮疹范围有所萎缩,颜色转黯,仍痒,有皮屑,如遇服食辛香料食品,有加重趋势。据原方加减,处方:荆芥10g,防风10g,僵蚕10g,蝉蜕10g,乌梢蛇10g,小白花蛇1条,白鲜皮15g,蛇床子15g,土茯苓20g,当归15g,苍术10g,黄柏15g,薏苡仁30g, 5剂,每天1剂,煎服2次, 5剂服完即愈。又服5剂,巩固疗效。并嘱其少食辛香料食品及腥发食品。随访至2010年3月,未发。
(按语):玫瑰糠疹是一种以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疹色红,略起皮屑的非特异性亚急性或慢性皮炎的皮肤病。本案以《医宗金鉴》消风散为基础方加减。初诊以荆芥、防风、蝉蜕、僵蚕、蒺藜、蔓荆子、蛇床子祛风止痒舒络;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败毒;沙参、白芍、赤芍养阴润燥活血;甘草调和诸药。服后虽效,但并不很理想,故加大搜风舒络力度,用了二蛇;又加大利湿解毒力度,合用三妙丸及土茯苓、白鲜皮;调整撤换了其他药,并把沙参、赤白芍换成当归养血润燥,痊愈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