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梗二仁汤相关医案一则
2018-06-12 16:54
二梗二仁汤
[药物组成] 藿香梗、紫苏梗、桃仁、苦杏仁、枳壳、红花、法半夏、牡丹皮各10g,赤芍、丹参各15g。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调神解郁。治妇女月经不调、黄褐斑、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属肝郁气滞血瘀者。
[使用方法] 常规煎服。
[加减应用] 若寒凝气滞者,加乌药、吴茱萸、桂枝、炮姜等以温经散寒;气虚者,加白术、黄芪以益气健脾;瘀滞较甚,腹痛较剧者,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益母草等祛瘀止痛。
[按语] 气血失调是妇科疾病的一种常见的发病机制。《灵枢·五音五味》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说明妇人常气有余而血不足,二梗二仁汤中所用藿香梗、紫苏梗、枳壳均有行气活血的功效,且能化湿和中。《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从人凡事不得专主,忧思、忿怒、郁气所伤,故经病因于七情者居多,盖以血之行止顺逆,皆由一气率之而行也。”这里不仅说明了情志变化主要引起气分病变,同时也说明了七情之中怒、思、恐对妇科病证的影响较大,而怒则气逆,易致血分病变,思则气结,气结血滞,故妇人病易多血瘀,方中用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牡丹皮均可活血化瘀。本方主要由理气化湿和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其制方思路取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和《玉机微义》中的桃红四物汤,藿香正气散中11味药,此处取藿香和紫苏2味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并改为藿香梗和紫苏梗以加强祛湿之效,因妇女病无论是月经紊乱或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均是病程长久、反复难愈类似于湿邪致病特点,湿性黏滞,缠绵难祛,故患者即使临床表现湿象不明显,亦加用药效较缓和的芳香化湿药物,而叶易枯萎,梗较叶生存更长,取类比象,梗在体内作用时间比叶会更长,祛湿持续效果亦会更长久,故用梗来代替叶;桃红四物汤中6味药物,此处取桃仁、红花、芍药3味药,改白芍为赤芍,并加用丹参、牡丹皮加强活血散瘀调经之效。法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兼以散结;苦杏仁润肠通便,祛除体内浊毒。方中藿香梗、紫苏梗、苦杏仁偏温,赤芍、牡丹皮偏凉可制约温性药物耗伤阴液,综观全方,性味平和,既能疏理气分之气郁,又能消除血分之血瘀。临床常用此方治疗月经病效果良好。
[医案举例]向某,女,28岁,2016年1月16日一诊,自诉月经后期2月余就诊。有亚临床甲减,一直规律服用优甲乐改为25ug Qd;有双侧乳腺小叶增生病史。平素易怒,喜食辛辣刺激之品。刻诊:月经后期,量少,色黯红,夹瘀块,怕冷,有时头痛,睡眠差,纳可,二便调,舌苔薄白,质带紫,脉沉细弦。诊断为月经后期,属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证。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补气养阴法。方用二梗二仁汤合二至丸加减:藿香梗、紫苏梗、枳 壳、杏仁、桃仁、红花、仙灵脾、肉苁蓉、法半夏各10g,赤芍、丹参、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黄芪各15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2016年1月30日二诊,月经已来,量少,色黯红,无血块,夜寐可,纳可,二便可,舌苔薄微黄,质红,脉弦细缓。2016年2月18日在外院查甲状腺激素:FT3、FT4、TSH均已在正常。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补血养阴法,方用二梗二仁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藿香梗、紫苏梗、枳壳、法半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茺蔚子各10g,丹参、熟地黄、白芍、赤芍、女贞子各15g,莲子2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嘱患者舒畅情志,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品及发物如辣椒、油炸食物、海鲜、狗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