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二至丸相关医案一则

2018-06-12 17:36

三黄二至丸

    [药物组成] 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各15g,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川木通各10g,熟大黄8g,生甘草10g。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清热解毒。适用于复方性口疮证属阴虚火旺、心脾积热、虚火实火夹杂者,症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食辛辣刺激食物加剧,牙龈肿痛,口干咽燥,手足发热,大便干,小便黄。

    [使用方法] 常规煎服。

    [加减应用] 虚热明显者,加玄参、麦冬、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肝郁气滞火旺者,加丹皮、栀子、柴胡、川芎、赤芍;有湿象者,加用厚朴、藿香梗;口苦者,加用柴胡、法半夏;瘀象较重者,加用红花、桃仁。

    [按语] 口疮为中医病名,又称口疡、口疳、口破;西医称口腔溃疡。常见的病因病机有:心脾积热、外感邪热、阴虚火旺、虚阳上浮等。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多为阴虚火旺体质,每食辛辣刺激易引起口疮发作,发作期又以心脾积热常见。三黄二至丸由二至丸与黄连解毒汤合方加减而成,《证治准绳》中二至丸由女贞子和旱莲草2味药物组成,此处取全方,并加用枸杞子、生地黄、知母以养阴清热、凉血止痛;取《肘后备急方》中黄连解毒汤全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药,起到清热泄火解毒的功效;方中生地黄、川木通2味药组成取导赤散之引热同归小便中之意,将所泻之热毒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加入熟大黄通便亦可使热毒从大便中排出;生甘草益气且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之功。临床常用此方治疗慢性复方性口腔溃疡。

    [医案举例]某某,41岁2016年3月6日一诊,自诉反复口腔溃疡6年就诊。患者自诉3年内有2次怀孕约3个月后胎死腹中,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刻诊:右侧下唇及颊粘膜有多个黄豆大小溃疡,呈灰白色,创周红肿不明显,疼痛不剧烈,口干,口苦饮食可,便秘,小便调苔薄黄微腻,舌尖红,细带滑诊断为口疮,属阴虚火旺、心脾积热证。治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为主,方用三黄二至加减:黄连6g黄芩黄柏栀子当归川芎生地白芍杏仁桃仁柏子仁10g,旱莲草、女贞子、火麻仁15g 甘草5g10,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2016年4月10日二诊,诉服药后口腔溃疡减轻,但偶尔仍有发作,月经尚可,色黯红,大便干结,苔薄,脉细带滑。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主,方用生脉散合三黄二至丸汤加减:太子参、麦冬、黄芩、黄柏、栀子、白芍、杏仁、桃仁、川芎各10g,五味子、黄各连6g,赤芍、丹参、生地、熟地各15g,熟大黄3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2016年4月24日三诊,服药后上述症状均好转,口腔溃疡痊愈。守原方续服7剂。嘱患者避风寒,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油炸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