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定方相关医案一则

2018-06-12 17:33

痛风定方

    [药物组成] 土茯苓20g,秦艽、黄柏、赤芍、怀牛膝各15g,延胡索、泽泻、车前子各10g。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痛。适用于证属湿热痹阻经络,留着关节之痛风性关节炎。

    [使用方法] 常规煎服。

    [加减应用] 便秘或湿热重者可加熟大黄5~8g;湿重可加薏苡仁20g,冬瓜皮30g。

    [按语] 痛风病中西医皆有此病名,但二者含义并不相同。西医所指痛风病,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或二者兼有)所致,临床特点以高尿酸血症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等为主的症状;中医所指痛风病大多被包含在痹证范围内,进行辨证论治,也有在痹证病名之外而独立命名痛风者。朱丹溪《格致余论》就专门设有“痛风论”专篇论述痛风病,并创立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痛风定为经验方,具有清热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对治疗痛风病有较好疗效。方中土茯苓为君药,其性淡,《本草正义》言“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又可通利关节,起解热除湿,活络关节作用。方用黄柏、车前子、泽泻为臣药,三者皆为清热利湿之良品,黄柏善清下焦湿热,车前子、泽泻性寒又可清利湿热,三者助君清热解毒利湿。方用秦艽、赤芍、延胡索为佐药。秦艽辛酸苦泄,善于治疗风湿痹痛又可活血荣筋,赤芍、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怀牛膝引药下行,既可活血化瘀通络,又可祛瘀止痛,三者辅佐君、臣清热逐湿,活血化瘀止痛。最后诸药结合共奏清热解毒,利湿泄浊,化瘀通络之功。此外,痛风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处方时定要和患者交代清楚,凡是高嘌呤食物均尽量不吃或者少吃,以免影响药效。

    [医案举例]俞某某,男,49岁,2016年6月12日初诊。2014年2次检查尿酸升高(545mmol/L、473mmol/L)。饮食不忌口,吃少量海鲜虾、蟹再发。刻诊:左足大拇趾红肿疼痛,足跟胀痛,尿黄泡沫多,便可,脉弦滑带数,舌苔薄黄质稍红。诊断为痛风病,属湿热、痰浊痹阻经络关节证,治以祛风利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方用痛风定方:薏苡仁、土茯苓各20g,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车前子各15g,泽泻、威灵仙各10g。8剂,水煎服,日一剂。外用如意金黄散,冷水调敷,每次适量敷于患处。2016年6月19日复诊,效果显著,其病如释,关节疼痛、红肿消退,舌脉大致同前,复查血尿酸已恢复正常。仍守原方7剂。并嘱清淡饮食,忌食海鲜、动物内脏,少饮酒、少食豆类食品及发酵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