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案一则
2018-06-12 17:45
患者胡某某,女,27岁,因“心悸,心慌,眼胀5月余”于2016年10月9日就诊。患者2015年5月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使用抗甲状腺素西药治疗。目前服用他巴唑30mg/天。10月7日查甲状腺功能:TSH 0.07mIU/L(0.47~4.64 mIU/L),FT3 6.46pg/ml(0.47~4.64 pg/ml)、FT4 2.71ng/dl(0.7~1.48 ng/dl)。刻诊:眼胀,自觉“不镇定”,有时心悸,慌张,有时口干,二便尚可,舌红,苔少,脉细,心律正常。处方:黄芪30g,百合15g,浙贝母15g,太子参10g,山慈菇10g,忍冬藤15g,玄参15g,沙参15g,桔梗10g,柴胡10g,生地黄15g,黄药子10g,橘核15g,7剂。2016年10月16日二诊:患者“不镇定”感、心悸症状明显好转,仍有眼胀,大便次数少,干结,小便可,舌脉同前。此次加强通便明目。在原方去沙参、忍冬藤、生地黄、黄药子,加金银花10g,丹参10g,荔枝核10g,决明子10g,熟大黄5g,14剂。2016年11月13日三诊:服上方后,大便通畅,眼睛仍胀,余同前,他巴唑 20mg/天,今日查TSH 0.45mIU/L,FT3 2.61pg/ml,FT4 1.14ng/dl。重用疏肝明目之药,组成:黄芪30g,忍冬藤15g,百合15g,玄参15g,沙参10g,丹参10g,桔梗10g,柴胡10g,橘核10g,荔枝核10g,黄药子10g,密蒙花10g,青箱子10g,藿香梗10g,石决明20g,14剂。2016年11月27日四诊:自我感觉尚可,大便成形,稍有“不镇定感”,余同前,滋阴益气,并加重镇安神之品,组成:黄芪20g,金银花15g,百合15g,玄参15g,生地黄15g,白芥子10g,生龙骨15g,生牡蛎20g,磁石20g,代赭石 20g,怀牛膝15g,14剂。2016年12月11日五诊:有时情绪不稳定,月经提前,色暗红,大小便可,舌红苔薄,脉细弦数,今日查TSH 3.94 mIU/L,FT3 2.88 pg/ml,FT4 0.87 ng/dl。他巴唑减量为15mg/天。在滋阴益气降火基础上,佐以宽胸理气,活血化瘀。组成:藿香梗10g,紫苏梗10g,枳壳10g,法半夏10g,杏仁10g,桃仁15g,红花10g,黄芪20g,金银花15g,生地黄15g,玄参15g,百合15g,柴胡5g,郁金10g,14剂。2017年2月5日六诊:自感服用中药后眼胀、月经症状均改善,舌淡红,苔薄,脉细弦,近日查TSH 3.82mIU/L,FT3 3.37pg/ml,FT4 1.21ng/dl。他巴唑减量至10mg/天维持。继续以滋阴益气,清肝降火,组成:黄芪20g,百合15g,金银花15g,玄参10g,丹参10g,沙参10g,杏仁10g,桑寄生 15g,菊花10g,钩藤10g,石决明20g,薏苡仁15g,14剂。后患者继续门诊中药治疗,目前未止未再复发。
按:此案为陈教授应用经验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案例,中医结合优势互补。患者以心悸、心慌、眼胀为主,结合舌脉,考虑气阴两虚,心肝阴虚为主,兼有气火痰等病理因素,所以陈教授选用经验方芪合二贝二芍汤滋阴益气降火,疏肝消瘿散结,稍投7剂以验疗效。同时规范服用他巴唑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阻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合成。二诊至五诊在主方的基础上根据症状加减,用熟大黄、决明子泄热通便,清肝明目明目;青箱子、密蒙花清肝泻火明目;生龙骨、生牡蛎、磁石、代赭石重镇安神;二梗二仁汤调理月经。根据证情变化,逐渐减少他巴唑用量,继续服用中药巩固疗效。六诊时患者西药已减维持量,继原方加减,加用桑寄生滋补肝肾。整个治疗过程中,以补益五脏气阴为主线,结合病情改变,或重镇养心安神,或清肝明目通便,或滋补肾阴,方证对应,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