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病案一则
2018-06-12 18:09
失眠
周某,女, 34岁, 2009年10月19日就诊。失眠多梦10余年,加重1年,严重时需于睡前服用阿普唑仑2片(每片0.4mg)才可入睡。白天心烦意乱, 情绪低落,间或突如其来全身发热(体温不高),手足心热,但有时又觉得畏寒,容易感冒,饮食尚可,有时口干,尿黄,便干,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舌苔薄有齿印,质淡红,脉沉细带数。经中西医治疗,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单靠服镇静安眠药,自认为不是好办法。
辨证:阴虚内热,气弱外寒,心神失养,卫外不固。
治法:滋阴降火,益气固卫,镇静安神。
方药:当归六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川黄连5g,黄芪30g,当归10g,防风10g,白术10g,地骨皮15g,银柴胡5g,酸枣仁20g,柏子仁20g,夜交藤20g, 12剂,每天1剂,煎服2次。其中1次在睡前1小时服。
2009年11月1日二诊:症情显著改善,较易入睡,身上发热的感觉减少, 畏寒也减轻,心情较前平静,唯大便仍干,有时隔天1次,于是在上方中加肉苁蓉10g,以助阳润肠通便,加桃仁15g,以活血润肠通便。又开14剂,以观后效。
2009年11月20日三诊:谓睡眠尚可,大便仍不通畅,自觉第2次方不如第1次方好。遂按第1次方又开14剂,另开中成药大黄胶囊4盒(院内制剂),每粒0.4g,每次3粒,每天2次。失眠症已愈,并嘱其保持心态平和,多吃蔬菜水果,生活有规律。
(按语):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两方均不是治疗失眠症的专方,主要是根据本案辨证阴虚内热、气弱外寒的病机所得。有针对性地选择此二方。但因内热不重,故“六黄”中,只用了“四黄“,去掉了黄柏、黄芩,重在滋阴;玉屏风散只有三味药,全用,重在益气固卫。其中,黄芪是两方所共有。并在此基础上加用了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以镇虚,故不一定要用助阳通便的肉苁蓉;又因患者并无明显血瘀症状,也不一定要用桃仁活血润肠通便,且用量稍偏大,这也许是患者自觉二诊方不如一诊方好的原因。由此可见,中医辨证论治必须精益求精,包括药用量的大小都有讲究,轻了药力不够,重了药力过头,都不可取。